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绿色发展论坛

  • 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

    李宝礼;王劲凯;

    基于2013—2020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上探究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碳排放的路径机制,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及其构成要素对农业碳排放影响方向和异质性。结果显示:(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东部、东北部及粮食主产区地区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对西部、非粮食主产地区抑制效应较低,而对中部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有一定的促增效应。(3)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经济发展两条路径对农业碳排放产生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创新农业技术应用以及优化农业供应链管理三个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2024年05期 v.40;No.357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计算机技术应用

  •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院服务平台的应用研究

    李燊;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深入到医院服务平台中,对医疗服务流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院挂号、诊断、治疗、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其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医疗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探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院服务平台的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旨为今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院服务平台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2024年05期 v.40;No.357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体育

  • 基于智慧校园视角的大数据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董金果;张薇;于洋;孙柏林;

    智慧校园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校园管理和教学方式的革新。在这一大背景下,大数据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逐渐在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果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从智慧校园的视角,研究大数据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4年05期 v.40;No.357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图书·档案

  • 数字化环境下提高医院档案的管理效能探索

    丁冬;

    目前,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日益显著。在医疗行业中,数字化环境的出现为医院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化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效能的提高,通过分析目标、寻找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2024年05期 v.40;No.357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 声像档案数字化处理与保存策略探究

    鲍群涛;

    声像档案能够直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信息,展现出较高的价值属性。做好其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声像档案管理已难以满足时代需要和应用需求。在此背景下,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在声像档案的处理与保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从实际来看,以数字化为载体对声像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些许问题,由此阻挡了声像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基于此,本文将立足实际,围绕声像档案数字化处理与保存过程中的系列问题及高效策略展开系统分析论述,以便促使声像档案管理质量得以全面提高。

    2024年05期 v.40;No.357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新闻·传媒

  • 新媒体时代提升广播新闻竞争力的思考

    刘来力;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途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传统的广播新闻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新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传播途径优化也成为相关单位十分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所面临的挑战,然后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媒体需要注意的内容,最后探讨了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发展的策略和优化路径,通过本文论述和分析可以为相关单位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进而对传播策略做出有效的优化和调节,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促进广播新闻行业的发展。

    2024年05期 v.40;No.357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高等教育研究

  • 自媒体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现状及路径研究

    程小龙;倪海宁;水寅萍;

    自媒体新时代培养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是维护自身利益、应对网络风险的基础。为了解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现状,本研究选择皖南医学院514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自媒体新时代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有关网络责任意识的培养过于依赖学校,未形成学校、家庭以及社会联合式培养;培养内容不完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法律法规教育较为欠缺;培养方式单一传统;培养效果欠佳。因此需要加强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建立全面的教育评价体系,并优化家庭对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培养。

    2024年05期 v.40;No.357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 基础化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探索

    刘丽敏;石建军;吉小利;周旋;张艳红;

    本研究旨在探讨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实验室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减少事故风险,并保障老师和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案例,结合目前工科类院校化工类教学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估。针对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拟建立一个以实验员为主、学生和任课老师为辅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该体系的构建与实现将有效提升任课老师和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同时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实验室管理。

    2024年05期 v.40;No.357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 新工科视域下基于“4+X”创新模式的生物制药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

    唐红进;赵世光;

    在新工科建设视域下,为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是地方性高校本科教育的首要目标。安徽工程大学生物制药专业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基于“4+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化党建和“双基”建设、深化“一生一策”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校校和校企联合、强化产学研合作、组建课程群组并优化课程设置、打造优秀师资团队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为培养复合应用型工程人才奠定了基础。

    2024年05期 v.40;No.357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4K]
  • 智能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工科人才高质量发展技术分析与评价

    张立华;王春林;王英杰;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工科人才是目前乡村最稀缺的资源,无论是乡村农业振兴、产业振兴还是经济振兴、环境建设等,都离不开工科专业人才的参与。智能技术为高校培养乡村振兴工科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媒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对此,为了提升高校的工科人才培养效果,主要对乡村振兴与智能技术的本质进行分析,对智能技术在乡村振兴工科人才培养中的主要功能优势进行探究,立足乡村振兴对工科人才的需求导向,提出智能技术赋能工科人才培养的技术方法,提出工科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指标与方式,通过人才培养、评价,形成完整的育人体系。

    2024年05期 v.40;No.357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 基于储能专业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

    周卫民;王坤;李建科;安百钢;李泽维;时迎迎;徐桂英;李莉香;靳瑞发;

    研究生跟随导师在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通常研究生通过阅读文献获得想法并通过自己的科研验证其正确性。然而,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工科领域对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们能够尽快适应市场的需求并开发相应的产品。校企联合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可以为从事工科领域研究的师生提供良好的平台,对提升研究生教学及科研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辽宁科技大学与鸡西市唯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为例,对如何建设实践基地,最大程度发挥实践基地在研究生教学、科研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能够为正在建设中的实践基地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2024年05期 v.40;No.357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

    黄拓;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院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则是做好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设工作。因此相关院校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推动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重点探讨相关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设。

    2024年05期 v.40;No.357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学科教研与教改

  •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教改研究

    林建维;杨艳红;张秀慧;赵苏;

    预防疾病离不开临床医生的积极参与,基于提升临床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本文提出了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预防医学课程的三种教改路径,分别是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预防,营养学分析、运动处方的制定和营养调查的设计和实施。这些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和临床工作内容相联系,提升了岗位胜任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良好,为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初步思路。

    2024年05期 v.40;No.357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马晶新;

    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大量的西方文化元素。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明辨性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课程思政”在英语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及内涵,分析了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英语专业课程“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在英语专业课程“高级英语”中,对英语专业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实施路径、评价方式等进行了完整具体的设计,能够有效解决“高级英语”课程在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促使课程思政在英语专业课中落地生根,为英语专业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以为其他外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024年05期 v.40;No.357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 “测量及地图学导论”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与改革

    宋述芹;郝卓敏;王春林;贾红伟;欧阳玲;

    针对城乡规划专业本科课程“测量及地图学导论”的教学培养目标与实际应用需求严重脱节的现状,提出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改革思路及措施。本文结合城乡规划专业需求,围绕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仪器设备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梳理。教学内容增加数据获取与空间数据分析,并将获取及分析空间信息作为课程培养目标,获取信息手段,由传统的仪器改进为先进的测量技术,仪器设备注重其配套、更新和维护。教学方式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考核方式采用体现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过程性考核。培养学生对城乡空间信息研究及分析应用能力。

    2024年05期 v.40;No.357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 一流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赤峰学院“基础护理学”课程建设为例

    杨丽宏;刘海菊;柴囡楠;王婉;李洪慰;田苗苗;

    本文对地方性本科院校一流课程“基础护理学”课程建设进行研究。课程依据学校办学定位结合专业培养要求提出课程目标。依据文献总结及教学经验提出教学痛点。依托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分为七大模块。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及情境教学法。对考核方式进行“三段两步九级”教学改革。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教学改革实施的课程取得了实际的改革成效。

    2024年05期 v.40;No.357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9K]
  • PBL教学法联合情景模拟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陈阳;赵伟嫚;黄爱兰;别子俊;

    本文旨在评价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联合情景模拟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择85名本科二年级药学专业学生为对象,根据教学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3),对照组予以传统教学,研究组则予以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结果显示教学后,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成绩较教学前提高,且研究组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的开放思想、寻找真理以及分析能力等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较教学前升高,且研究组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实践兴趣、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查阅资料能力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PBL联合情景模拟在仪器分析教学中可有效提高教学满意度。

    2024年05期 v.40;No.357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社会教育

  • 创造性教育在内蒙古自治区老年教育中的实施探索

    刘文波;刘强;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亦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主要实践地,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同其他地区一样面临着老龄化社会迅速发展的态势,为满足内蒙古老年教育需求,本文就创造性教育如何在内蒙古老年教育中实施开展研究。基于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资源特点来剖析内蒙古老年教育的实践成效与现实困境,从而为创造性教育助力内蒙古老年教育提供参考。研究提出打造创造性教育管理团队、发挥创造性师资队伍价值、打造创造性老年教育课程内容、打造互动式教育环境、实施创造性教育成果评估等重要举措,发挥创造性教育功效,完善内蒙古老年教育体系。

    2024年05期 v.40;No.357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基础教育研究

  • 高中地理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张妍;欧阳江城;

    地理“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载体,是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地理“课程思政”的实施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地理“课程思政”效用的途径是促进“课程思政”与地理教学的有效融合。本文从学科本位与思政本位出发,从显性思政和隐性思政的角度入手,探索地理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并以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为例提出融合的实现方式。

    2024年05期 v.40;No.357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 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现状调查研究——以C市小学为例

    马昱含;贾国旭;景玉凤;魏文霜;萨如拉;张海燕;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然追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提高家校社协同育人水平,本研究通过问卷,对C市小学协同育人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家校社协同育人保障制度有待完善;教师在协同育人方面能力有待提升;家长参与协同育人工作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因此,为提高协同育人水平,相关部门应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保障制度,学校应加大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力度并丰富家长在协同育人工作中的参与形式,教师、家长应明确自身角色及任务分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4年05期 v.40;No.357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3K]
  • “双减”背景下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调查研究——以商丘市M小学为例

    苗静月;杨凤林;余果果;姜晓涵;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家校合作、协同育人再次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家校协同育人的效果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以商丘市M小学为例,对家校合作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发现,小学家校合作存在双方权责不清、合作能力欠缺、合作内容形式单一及对家庭教育指导频次较低等问题。文章提出明确家校双方权责、提升家校合作能力、创新家校合作方式方法、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等建议。

    2024年05期 v.40;No.357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 家校沟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2004—2023年CNKI文献分析

    付朝岩;于海颖;魏文霜;张海燕;

    家校沟通是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一环,是家庭与学校为了实现对学生共同的教育目标,进行信息交流与思想交流的活动。良好的家校沟通可以促进家校教育合力的形成,无论家校双方如何协同育人,都要将良好的家校沟通作为必要前提。通过对2004至2023年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家校沟通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从研究阶段、研究热点、研究趋势三方面进行概括和分析,发现家校沟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沟通工具受新媒体的影响改变明显、沟通对象更加全面。未来需要在完善家校沟通理论的建构过程、规范新媒体背景下的沟通行为以及弱势家庭在沟通中地位的凸显这三个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2024年05期 v.40;No.357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8K]
  • 跨学科视角下中考数学试题比较与分析——以2018—2023年赤峰市中考试题为例

    李婉瑜;倪伟侠;赵宏艳;李佳;汤获;

    在跨学科视角下,选取赤峰市2018—2023年中考数学试题为研究对象,从学科来源、题型、呈现方式、使用目的、知识领域等五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对近6年赤峰市中考数学跨学科试题进行比较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跨学科试题的维度内容分布不均,跨学科试题的使用目的类型单一。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为中考数学命题者提出相应建议:均衡跨学科试题的维度内容分布,调整跨学科试题的使用目的类型。

    2024年05期 v.40;No.357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以“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为例

    倪伟侠;赵宏艳;李佳;汤获;

    大单元教学是培育核心素养、实施课程整合的有力抓手。本文意在探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路径,并以“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单元为例,进行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确定单元主题;以教材与学情为依据,制定单元目标;以教学目标为指向,设计单元评价;以大任务为驱动,开展单元活动。最后给出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几点启示,即合理设计学习活动,落实数学核心素养;采用逆向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注重单元整体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24年05期 v.40;No.357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3K]
  • 基于“观点演进”理念促进科学素养发展——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为例

    唐昭仪;陆世奇;刘春辉;

    观点演进是指在探究问题中形成观点,并一步一步演进使其更加合理的过程。新课标中指出小学科学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观点演进”理念有利于这一目标的落实。因此,研究先揭示“观点演进”理念的三个基本内涵:公开学生观点;学生相互参与并论证观点;严谨的操作推动观点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多形式交流支持观点公开,深化论证过程促进观点参与,提供操作载体推动观点发展等教学策略,进而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为例,说明该理念如何落脚于教学设计之中,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启示。

    2024年05期 v.40;No.357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2K]
  • 不同版本教材“年、月、日”内容编排比较分析——以人教版、苏教版、北师版教材为例

    于海杰;李文娟;牛潇萌;刘学民;

    小学阶段,“年、月、日”是认识时间这一序列教学内容的最后一节课,这一教学内容对教师来说并不陌生,但由于部分教师不理解教材,不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蕴含的诸多数学问题,导致“年、月、日”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以人教版、苏教版、北师版教材为例,对不同版本小学数学教材“年、月、日”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三个版本教材关于“年、月、日”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编写共同点及编排个性,加深教师对“年、月、日”知识体系的理解,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从而为实现“年、月、日”有效教学提供参考。

    2024年05期 v.40;No.357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7K]
  • 指向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以“力按作用效果分解”为例

    陈佳丽;董鸿飞;邓素华;

    依据深度学习理念改进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课堂教学问题,是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的一个突破口。本文以“力按作用效果分解”为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认知冲突、动手设计、实验探究、应用迁移”等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在认知、思维和情感方面的深度参与,创设指向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深度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达到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2024年05期 v.40;No.357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 下载本期数据